由于朝廷下达了苏轼可以在任意地方居住的消息,刚开始苏轼为定居何处,举棋不定。他很想回常州,但是弟弟苏辙也接到了任便居住的命令,他选择了颍昌(今河南许昌),又有好友极力劝他去龙舒(今安徽境内)。一番思考抉择之后,他还是希望回常州。苏轼被朝廷赦免,一路北归,可以任意选择地方居住的消息传开来之后,朝廷就有人认为苏轼苏辙兄弟将再次回归朝廷,主持政务,对苏轼兄弟特别忌惮,以前苏轼都是被贬,所以啊朝廷某些官员不会担心苏轼会有威胁他们的地方,而这次苏轼的变化,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      说来也巧,苏轼的北归之时,正是他的好友章惇被贬雷州之时,当听到苏轼入相的消息,章惇一家人陷入了恐慌,因为苏轼被贬海南,其中就有章惇出的馊主意,他的儿子章援更是特意来信替父求情。然而苏轼对往事早已不再介怀,苏轼在去往常州途中,两岸百姓前呼后拥,苏轼也写诗自嘲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公元1101年,5月苏轼前往真州,也就是江苏仪征,苏轼再次染疾。这次的疾病是冲着老人的生命来的,只是苏轼自觉无关紧要,便泰然处之,这个时候,正值夏天,避暑的时候遇到了米芾,两个人在一起促膝长谈,不亦乐乎,在其后数日之间,身在病中的苏轼还有多封书信给米芾,二人惺惺相惜,这段交往应该是苏轼晚年最值得称道与纪念的。六月十一日,病体少愈,此时米芾也将进京,告别之时,苏轼坚持起床,抱病扶杖相送于闸屋之下,送别米芾,苏轼继续他最后的北归之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