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至11日,第二十届美沃斯国际医学美容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 作为亚洲医美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以“数智升级·专业破卷”为锚点,汇聚了海内外3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跨界行家,探讨国际技术与学术前沿科学进展,从热点技术、临床难点、美学趋势、市场走势、内运营外营销,全面展开深入分享及讨论。
在此次大会的面部年轻化分会场,原空军总医院注射科主任、航天七三一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丽扬医疗美容机构王春红院长发表了《ECM再生胶原的临床应用体会》专题演讲。
她从材料选择、联合运用到注射手法,全面分享了ECM再生胶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深入剖析了抗衰老治疗的底层逻辑,推动行业从“填充式抗衰”迈向“系统重构式抗衰”的新阶段。
细胞外基质(ECM):抗衰老研究的新焦点
近年来,抗衰老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就在上个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综述论文,将衰老的标志由12种增加至14种,新增的其中一个就是“细胞外基质(ECM)变化”,标志着抗衰老研究从细胞内部机制扩展到细胞外环境,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
ECM作为细胞的“生存环境”,由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糖胺聚糖等成分构成,占据人体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它不仅提供物理支撑,还通过传递机械信号、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维持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ECM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影响细胞功能,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受损,加速衰老进程。
王春红院长:从临床实践到系统重构的抗衰思维
在演讲中,王春红院长强调,传统抗衰策略多关注单一成分的补充,如单一胶原蛋白的填充,但这无法解决ECM整体结构和功能的退化问题。她指出,衰老的本质是“系统失衡”,需要从整体上重建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系统性的抗衰老治疗。
此外,王院长还提出,注射抗衰不仅是“填充”,更是一次微生态的精准干预。近年来“基质免疫学”快速发展,揭示出ECM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双向调控关系。损伤的ECM会导致免疫系统激活,产生慢性炎症,而过度炎症反应又会加速ECM的降解。这一理论为解释皮肤慢性衰老和注射后炎症反应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为此,王院长在临床实践中引入了ECM再生胶原材料。要想构建复杂的ECM架构,传统生物制造方法存在局限,3D打印技术为此带来了新可能。这项技术在工业制造和医疗领域均有应用,可打印复杂医疗模型并应用于临床。
华清智美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徐弢教授团队研究细胞3D打印技术,提出3D打印“超级细胞工厂”概念,为细胞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助力产出具有再生活性的新材料。ECM再生胶原材料正是借助生物3D打印技术,利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无血清培养技术,刺激细胞分泌ECM胶原。随后,运用专利脱细胞技术,经分离、过滤等步骤去除细胞成分及杂质,完整保留ECM结构与活性因子,最终通过严格无菌处理,使材料达到注射级标准。
医美再生材料创新品牌美泌源便是隶属于华清智美(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培养细胞活性材料,其产品适用于皮肤衰老的各个阶段,改善皮肤问题。
这种工艺制备的胶原蛋白具备完整三螺旋结构,真正实现“源于自然、用于人体”从源头降低免疫排斥风险,显著提升抗衰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临床应用中,王院长将ECM再生胶原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运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从“点状修复”到“系统重构”的转变。
在谈及未来发展时,王院长表示,随着组织工程及3D生物打印等前沿技术的成熟,未来有望实现“个性化ECM重建”,通过定制化材料精确匹配患者的皮肤状态,推动抗衰老医学进入“精准再生”时代。
推动抗衰老治疗迈向系统重构新纪元
王春红院长的分享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她的实践经验和深入思考为面部抗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衰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抗衰正从经验驱动走向精准科学。
在全球抗衰趋势持续加速的背景下,这场关于“从微观重塑到系统重建”的深刻解读,无疑为抗衰医学的未来提供了强有力的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