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西宁9月5日电(记者周盛盛、李占轶、李劲峰)走进祁连山南麓,辽阔草原铺展在天地间。成群的牛羊犹如散落的一串串黑白珍珠。看着眼前的景象,牧民扎拉加感慨万千。

扎拉加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苏里乡,这里地处祁连山最高峰团结峰山脚。祁连山草场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国闻名、历史悠久的优质牧场。

这是6月28日拍摄的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苏里乡的草场。(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受超载过牧、开荒等活动影响,加上鼠害和毒草侵蚀,祁连山南麓草场曾一度退化。“很多草场变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牛羊没法觅食,牧民收入也受影响。”扎拉加说。

2017年,祁连山青海片区被列为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黑土滩治理、草场生态恢复被纳入试点任务“清单”。

天峻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当地草场过去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由于每年适合牧草生长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左右,草场恢复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