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全国爱眼日活动在各地开展。如江苏省某小学校医在校园内为学生讲解保护眼睛的常识、河北省部分医务人员前往乡村为村民检查视力、贵州省医务人员指导某乡村小学的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做眼保健操。涂传希表示,随着电子信息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青少年用眼卫生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之一,相关研究表明,用眼不当可能会引发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在全国爱眼日进行科普有助于提升我国青少年的用眼安全意识。

涂传希提到,全国爱眼日是每年的6月6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天津某高校的眼科教授与流行病学教授提出倡议设立爱眼日,直至1996年,确定为每年的6月6日。我国目前对儿童视力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在2021年,国家卫健委首次决定成立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涂传希就此事认为,该委员会的设立,不仅彰显我国对儿童眼部疾病防控的意识程度之高,决策管理之稳中有序,同时也体现了保障青少年眼部健康技术的水平。

据悉,2022年度全国爱眼日为第二十七届,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涂传希讲道,光线通过眼球的水晶体等结构可以让物体的形象呈现在视网膜上,再传递到脑部的视觉神经上,这是我们眼部呈像的工作原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用眼卫生的意识,导致眼部疾病产生,一方面,治疗的过程相对漫长,另一方面,严重的眼部疾病或将影响神经,会对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几乎可以将眼部疾病视为难以逆转的损伤。涂传希再次呼吁广大青少年群体提高科学用眼的意识,也希望社会各界加强对青少年眼部健康防护的工作力度。

如何感知自己的眼睛是否已经产生“疲劳”?涂传希解释道,“眼睛干涩”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一种信号,这其实就是身体在释放信息,催促我们及时放松眼部。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当人们眨眼频率变低时,眼角膜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眼睛自然感到不适。一般会产生这种感觉的群体,可能是近距离盯着书本、屏幕的学生以及成年人,如果有化眼妆、佩戴隐形眼镜的习惯,也有可能引发相关症状。涂传希也提到,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刺激眼球,起到反作用。

视力保护对人们而言,在任何阶段都是必要的,涂传希表示,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发布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帮助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引导青少年群体培养并梳理正确的科学用眼观念。环境与习惯作为普遍影响视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涂传希提倡家长群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对轻微近视的儿童,可采用科学矫正的方式减缓视觉损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