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下称《规则》)6月底正式施行。在《规则》要求下,近日多家险企陆续披露分红实现率指标。据统计,上市险企旗下的人身险公司中,目前已披露分红险产品红利实现率的有6家。而在目前上市险企披露的分红险产品中,红利实现率最高能达490%,最低仅25%,不同险企及不同产品的分红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产品分红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受到产品设计、投资收益、经营管理能力差异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已公布580款分红险产品中275款红利实现率超预期
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将上一会计年度该类分红保险的可分配盈余,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配给客户的一种保险。分红水平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
而分红实现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分红与应分配的分红之比。根据分配方式不同,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有三类,分别是现金红利实现率、增额红利实现率和终了红利实现率。
据梳理统计发现,6家上市险企披露的2022年度580款分红险产品中,有275款产品红利实现率超过100%,占比不足五成。
业内人士指出,当红利实现率接近100%时,表示该保险公司接近达到销售时预期的非保证利益;若比率高于100%,则表示实际派发的金额高于销售时利益说明所述的数额,反之亦然。
不同分红险产品红利实现水平差异大
那么为何会出现同家保险公司的不同分红险产品红利实现水平差异大的情况?蜗牛保险经纪首席精算师兼联合创始人李致炜表示,这是因为分红账户即使在同一个公司,不同产品也会归属在不同的分红账户,具体的分红实现水平要取决于各个分红账户里面的投资配置收益和长期分配机制。
他表示,险企将保费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不同的投资组合会带来不同的收益水平,从而影响分红的实现水平。“除了投资收益差异,可能还存在产品设计差异、经营管理能力差异、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从2022年度披露的数据情况,具体来看各险企的现金分红产品红利实现率的平均值。
多家险企已披露的2023年度红利实现率均值同比均有下降
《规则》要求,保险公司应当在年度分红方案公布后15个工作日内,在公司官网披露分红期内各分红型保险产品的分红实现率。李致炜告诉记者,保险公司每年的分红公告一般是公布上一年度的情况,比如2023年6月公布2022年的分红。因此根据《规则》,各保险公司在公布2022年度分红方案后,还应当披露2022年度的红利实现率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保险公司披露的2023年红利实现率数据,应该是确定了一个分红方案,体现的是该方案适用于哪些保单。”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2023年度方案中很多保单当前还没有到保单周年日,也就是还没有实际分红。因此,对于这些保单来说,现在只是对2023年已经过去的时间的分红进行披露,未来到周年日进行分红时计算出来的分红实现率与现在公布的分红实现率或仍有差异。
业内提醒,分红实现率可能不完全适用于个别保单情况
分红险产品红利实现率的高低,可以作为选择分红险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一般来说,保单刚开始的年度分红实现率会比较高,越往后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消费者更应该查看所有过往年度的分红实现率,来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进行选择。”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补充提醒,当然过去的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红利实现率只是反映在过去的红利分配期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与红利“兑现”情况,这是消费者在选产品的时候可以当作参考指标的一种,但不能用分红收益率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还需要考虑保险费用、保险期限、保险责任等其他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面上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全面下架,头部险企率先切换寿险产品,引起了业内对于分红险能否成为下阶段主流产品的诸多讨论。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正逢产品换档的关键时期,保险公司披露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红利实现率这一信息更值得被注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