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

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出现了大面积旱情,尤其鹿阜街道清水塘村委会尾博邑村,全村共有358户1338名村民,随着旱情的延续和扩大,人畜饮水困难越来越突出,村民家中的自来水从4月17日至今仍呈断供状态。行动不便的村民饮水全靠鹿阜街道每日送水供给,年轻力壮的村民则需到7.5公里远的黑龙潭水库拉水解决。

面对严峻的缺水问题,清水塘村党总支书记毕建刚号召尾博邑村党员干部齐上阵,组成“找水小分队”,暂时放下家中的农活,齐心协力,徒步进入大山深处寻找新水源。

尾博邑村处于岩溶发育的中心部位,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虽有很多溶洞,但大多为浅层溶洞,没有水源。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小分队队员听闻村民说,尾博邑村山上有几处山洞口,每到冬天就会冒“白气”。

经过甄选,小分队选定了2个洞口作为寻找水源突破口。第一个洞口相对平缓,尾博邑村干部毕万才决定先下去看看情况。绑好绳子后,毕万才开始缓慢往下爬,但下去近30米后,发现洞口太小,人员无法进入,随后放弃。第二个是像天坑的岩洞,小组干部从山顶沿着缓坡往下走了30余米,才到洞口上沿的断层处,断层往下还需要攀岩近30余米,才能到达洞口。

毕建刚介绍,第一次发现这个洞口时,因为找水心理尤为迫切,在无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几名村干部分别徒手攀岩下至洞口一探究竟。到了洞口后,小组干部发现溶洞深不见底、垂直向下,酷似西游记里的“无底洞”。但面对严峻的缺水问题和充满期待的村民,党员干部不畏艰险,经过简单商议后,决定借助绳索把人员吊放至洞底一探究竟。尾博邑村党员、青年委员金刚首先站出来,要求第一个下洞探寻。下到洞底确认安全后,村党总支书记毕建刚、一组组长毕自忠、二组组长张学明、三组组长赵剑峰也分别“下吊”至洞底查看情况。

毕建刚说,这个溶洞内部呈葫芦形,洞中有个小斜坡可短暂停留,洞底长度约50余米,5米左右宽,山顶至洞底高度落差120余米,仅洞口至洞底就有70余米。在确认地下有暗河流淌,而且还有一个5米多深的蓄水池之后,大家都欣喜若狂,在洞内欢呼。

不过,接下来如何确定山顶的打孔抽水点又让大家一筹莫展,在水务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村干部从外地请来了专业的勘探队伍协助定位,但由于洞内无信号,下山进洞的方式比较危险,专业勘探队放弃了勘测。僵局之下,尾博邑村党员干部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进行试探。没有勘测设备,全靠一根绳,一个头灯,他们先后四次下到百米深的溶洞里,用步数来定位抽水点。

“终于找到了!”刚从溶洞探测结束上来的毕建刚笑着说:“最佳水源点在洞口进去150米至180米的位置,长度有五六十米,宽度有十多米,当我们看到水流量很大的时候,我们都很兴奋,终于找到可以解决生产生活用水的途径和地方了。下一步将请相关部门精准定位、打井,充分利用水资源,有效解决尾博邑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王绍祥 龙圆 张益坤 石林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