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40余年来,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历史机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湖北坚定不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切实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沿海”的目标。增强开放意识、完善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

不断增强开放意识

开放型经济是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也是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地处内陆腹地的湖北,对外开放条件先天不足,对外开放时间晚、层次低、领域窄。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地方形成了“内陆意识”,在建设开放型经济进程中思想不解放、办法不多,导致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市,许多方面还被相邻省市拉开了差距,这与湖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相称。

要不断深化高水平开放对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开放为重要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建立高水平开放体制。只有通过扩大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从拼资源、拼环境转变到高度重视科技、人力资源上来,实现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对湖北而言,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正确认识和统筹处理两者的互促关系,就是要切实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摆在重要地位,下决心尽快补齐外向型经济短板,早日实现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目标。

要切实增强建设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尽管这些年我省对外经济发展形势很好,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开放步子不够大、速度不够快,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经济国际化程度等一系列反映开放水平的指标还比较低。同时,还应清晰地看到,西部许多省份借助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局面就在眼前,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奋力直追。

要把做好基础工作作为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的具体抓手。这些抓手包括对标长三角、珠三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字赋能、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流动,带动产业梯度转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国际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通过这些“抓手”,进一步增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力、实力和竞争力。

只有通过扩大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从拼资源、拼环境转变到高度重视科技、人力资源上来,实现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平台是重要载体。

鄂州花湖机场的试飞,是湖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手笔,“新沿海”的重要支撑。要以加快鄂州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启用运行为契机,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快速开辟通达五大洲的国际国内航线。

持续完善开放平台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平台是重要载体。

充分发挥既有平台优势。要把湖北自贸区挂牌以来的创新成果就近、尽快、尽可能地在全省复制推广,发挥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省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沿海”。建好用好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研发设计等新业态,协同推进大市场、大平台、大通关建设,以高能级平台促进高水平开放。

赋能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以深层次的改革创新集聚资源要素,做强开放功能、口岸功能、贸易功能、服务功能。集中力量抓好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汉临空经济区、襄阳高新区、宜昌高新区、鄂州葛店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建设。推进高新区、经开区改革发展,增强武汉长江新区、襄阳东津新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办好华创会、楚商大会、台湾周、中部博览会、“5G+工业互联网”大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航空平台。围绕鄂州花湖机场通航,提前谋划高水平航空产业、临空经济,统筹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综保区、海关,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鄂州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极,争取早日建成全国最大的航空国际物流中心。推动鄂州花湖机场片区、中部电商基地、三江港片区纳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强化各个平台之间的协同发展。目前,我省对外开放平台存在数量不足和各自为战、信息不畅等问题,致使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全省一盘棋和海关高质量一体化统筹推进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阳逻港、航空“双枢纽”等重点平台,促进信息共享、规划同编、产业同链。鼓励各平台加强与进博会、广交会、高交会的联络,构筑进口、仓储、消费、体验、交易、渠道到品牌等一整套体系。

着力拓展开放通道

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还在推进之中,长江航运是我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要借助全省水运口岸整合的良机,打造长江中游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依托武汉新港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大力发展对接长江上中下游、干支流的水运口岸多式联运。在做优做强“武汉-上海”江海联运国际物流主通道的基础上,加快探索和完善武汉至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固定班期的货运航线,推动新开通的国际物流通道持续稳定运营。强化武汉至日韩集装箱快线培育,无缝对接中欧(武汉)班列实现国际中转,形成日本-武汉-中亚(欧洲)的国际物流闭环,构建横跨东亚、中亚及欧洲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合作。

巩固中欧(武汉)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中欧(武汉)班列是湖北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东欧、西欧的外经贸合作的重要通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的规模居全国前列。为提升该通道的经济效益和凝聚力,不仅要在创新方式上下功夫,如以武汉吴家山站为核心,在吴家山站集中报关后,在货源集中的宜昌、襄阳、十堰、咸宁发出班列,开往欧洲;而且要推动与周边省份中欧班列整合,提升辐射能力,加快铁路运输线直达阳逻港的工程进度。

做大做强航空通道。鄂州花湖机场的试飞,是湖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手笔,“新沿海”的重要支撑。要以加快鄂州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启用运行为契机,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快速开辟通达五大洲的国际国内航线。支持武汉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开辟更多国际航线,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影响的航空客货“双枢纽”。逐步提高宜昌、襄阳、十堰、荆州、恩施机场国际化水平,逐步形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空中开放通道。

围绕主要贸易伙伴开辟开放新通道。与沿海省市相比,我省地处腹地,国际物流通道较为单一,受制于海运直航线少,中欧班列班次偏少,空运规模小等因素,外贸通道常常不能满足需求,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国际物流补充通道。要开辟更多铁海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物流选择,多线并举疏导国际物流压力,进一步降低我省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资金成本和时空距离,逐步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高地”的转型升级。(彭智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