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魏梦佳 赵旭)“大家注意要在这个部位揉6到9圈,先轻点,再逐渐加重,要给病人一个适应期,但也要快速有效。在按摩过程中找到关键点,然后着重处理……”

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针灸实训室,47岁的张琳正为16名视力残疾的大四学生上《推拿治疗学》课。学生们两人一组练习,张琳边讲述推拿要领,边走到每个学生旁边,手把手地教他们找穴位,教按摩手法。

张琳擅以针灸、推拿等治疗妇科、儿科疾病。27年来,从中职到高等教育,她一直从事视力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及临床实践,不断摸索、创新教育方法,帮助众多视力残疾大学生掌握医学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图为张琳(右一)在实训室教学生推拿手法。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摄

“我愿意成为他们的那束光”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一所残健融合、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院,700多名在校生中有六七成是视力或听力残疾的大学生。张琳是该学院的医学系主任。这门《推拿治疗学》课是专为视力残疾学生所开设的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如果你的世界一片黑暗,没有空间感、方向、距离和色彩,你该怎么办?是沉沦还是勇敢地面对生活?”尽管已从事特殊教育多年,谈起学生们的境遇,张琳眼中仍泛起泪光,“他们要努力奋斗,就需要有人支持,给他们机会——我愿意成为他们的那束光。”

1995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张琳选择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她说“也没那么崇高”,“就是接触到这群孩子,有了情感联结,就觉得他们挺不容易,愿意为他们去做一些事情。”之后,她自学了盲文。

要教授视力残疾的孩子针灸推拿并非易事。“给普通学生上课只需给所有人讲一遍,大家听、看就能明白,但对视力残疾学生,就需要一个一个地教,同样的内容要说很多遍,课下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带他们反复练习。”张琳说。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