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实施,这对广西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怎样的新格局?对各市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资料图片)

有哪些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区矿产勘查开发布局和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山环境状况显著改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形成科学、有序、绿色、高效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铝、锡、锰、稀土、碳酸钙、玻璃、矿泉水等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矿业产业链进一步延长,深加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矿石年开采量预期达10亿吨以上,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400亿元。

广西今后主要发展什么矿产?

《规划》明确,以页岩气、金、铜等战略性矿产为重点,加强桂中地区页岩气、桂西地区金矿、桂北地区锡矿以及大瑶山地区铜矿勘查,预计新增金矿(金属)20 吨、锡矿(金属)6 万吨、钨矿(氧化物)6 万吨。

以铝、锰、锑、铅、锌等矿产为重点,加强扶绥—平果—德保—那坡铝土矿、大新—天等锰矿、桂西锡锑铅锌多金属矿等矿产勘查,预计新增铝土矿(矿石)11000 万吨、锰矿(矿石)8000 万吨。

重点加强贺州、来宾地区碳酸钙,北海地区石英砂,北部湾地区海砂、地热资源勘查,为高端碳酸钙、玻璃、温泉旅游等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与上一轮规划(2016-2020年)相比,本轮《规划》在开发铝、锰等重要矿产基础上,加强了碳酸钙、石英砂、海砂、地热等广西急需矿产资源勘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根据管理职能权限,新增加了海洋矿产布局等相关内容。如开展平陆运河入海口海洋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滨海湿地海洋环境地质调查,为工程建设、海洋研究、向海产业发展提供地质技术支撑;适度出让海砂矿业权,引导企业开发海工水泥,为海洋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目前,广西已发现矿产资源172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132种,88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当前,广西基本形成了以铝、锡、铅、锌、锰、水泥用灰岩、碳酸钙、高岭土等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有色金属深加工、水泥生产、陶瓷加工等产业同步发展的矿业格局。但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矿业发展还将面临诸多考验。

这要求广西必须聚焦战略性矿产、优势矿产、产业急需矿产,大力开展勘查开发工作,实现增储上产稳产,加强对外合作,稳定短缺矿产资源的区外供给,积极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

此外,本轮《规划》更加着重生态文明建设,在与相关上级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绿色勘查、建设绿色矿山、推行绿色生产等具体措施。

下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