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而在三伏天中
最热的当属“中伏”
(资料图)
这10天暑气最浓
因此,顺应时节,调理身心
做到3个“三”
格外重要
“三静”
静坐
中医认为“暑气通心”“暑热扰心”,而“心主神明”。高温天气易扰人心神、使人烦躁,干扰人体机能。
建议每日静坐10~15分钟,放松身心,使心气通畅。
静思
古语有云:“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思虑过多,耗费心神,徒增愁绪。
在炎热的三伏天里,找个阴凉之处,偶尔发呆,排除杂念,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调节,有利于健康。尤其对大脑来说,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静心
研究表明,社会心理的紧张刺激会降低或抑制机体免疫力,诱发身体疾病。
夏天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身心投入进去,让心静下来,心静自然凉。
“三热”
茶要热
夏季饮用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消暑解渴、清热凉身。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能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
图片为AI生成。
泡脚水要热
人脚上有脾经循行,泡脚可疏通经络,健脾祛湿。三伏天泡脚,体内的寒湿之气排出后,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可在每晚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期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感到微微出汗即可。
后背要热
炎炎夏日,空调房成了人们最喜欢待的地方,但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容易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症状,这被称为“空调病”。
想要避免这类问题,做好空调房中的保暖工作很重要。注意不要让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最好能披件小外套或披肩,保护后背,避免受凉。
“三做”
做运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多为“多吃少动”,容易形成脾虚湿阻的体质,这样的体质需要通过锻炼出汗来调理。
因此,可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到户外锻炼30分钟,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做食疗
中伏食疗,有以下3个要点:
一是关注温热性食物。天气炎热气温高,但人体的阳气浮于外,内里相对虚寒,宜适量食用羊肉、桂圆、生姜等温热性食物,以温补阳气。
二是注重健脾利湿。夏季暑热,易伤脾胃,宜食用薏苡仁、白扁豆、红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以维持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
三是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暑热多汗易导致水分与电解质流失,应多饮水,多选择水分充足、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类食品。
做保健
三伏天晒背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畏寒怕风、怕冷的虚寒体质人群可以适当晒背,但注意不要在阳光强烈时晒背,应在9点以前或15点以后,每天晒15~20分钟,最好不超过3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晒背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遵循“三静”“三热”“三做”之法
顺应时节,调养身心
安稳度过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