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全国各地的华熙LIVE街区热闹非凡。古老的年俗被注入现代活力、遥不可及的非遗文化可以上手参与、“高冷”的艺术空间解锁了有趣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华熙LIVE的“文化+消费”融合模式就像一条神奇的纽带,拉近了商业综合体和消费者的距离,重构了商业与人的情感联接。
华熙LIVE“文化+消费”的探索基于城市商业与文化融合的浪潮和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赵燕以其卓越的商业眼光和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带领团队打造出独特的城市消费新模式,让文化与消费实现深度的双向奔赴。
当下,年轻人对传统年俗的消费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里,年轻一代渴望从传统中找寻心灵慰藉,追求个性化、社交化的消费体验。春节,这个承载着团圆情感的传统节日,成为了挖掘新消费潜力的关键节点。 基于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入了解,华熙LIVE各个街区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春节活动。在华熙LIVE·五棵松的新春妙市上,拓印体验、吹糖人等传统民俗活动以全新的互动形式呈现。消费者不仅能现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独特体验,带动更多人参与,形成社交传播效应,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华熙LIVE,为传统年俗注入新的活力;华熙LIVE·528的春节活动以非遗技艺为核心,巧妙融入猜灯谜、手作元宵等传统年俗环节,精准吸引了大量家庭客群。不同代际的消费者在同一活动场景中,通过共同参与这些趣味环节,找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成功打破年龄壁垒,在年轻群体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华熙LIVE·鱼洞举办的王心凌演唱会期间,线上打卡、集章手册等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参与互动,有效实现了传播裂变,以圈层化运营激活了文化黏性,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赵燕致力于打造多元业态融合的商业空间,在她的带领下,华熙LIVE成为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生活等多元业态共生的城市活力聚集地。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在春节期间不仅有艺术大展,还开展了新疆传统模戳印花活动,吸引众多观众参与异域风情小画和DIY植物胸针创作。精心设计的打卡集章兑换礼物、赢取商圈消费券等环节,成功构建起“看展—体验—消费”的闭环,有力带动了相关业态销售增长;华熙LIVE·528也紧追《哪吒2》的热点,将传统神话故事巧妙融入元宵节灯会中,进一步带动消费增长。
借助技术手段,华熙LIVE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为传统年俗活动带来全新的展示方式。华熙LIVE·528的花灯会“好运上上签”NPC互动、线上猜灯谜活动,以及线上年货大集的推出,都是统年俗与现代技术融合的成果。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延长了消费者在商圈的停留时间,还为他们带来沉浸式体验,促进了更多消费行为的产生。一系列的特色活动,通过文化植入、跨业态资源整合等方式,促使华熙LIVE商业综合体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释放了文化IP的长尾价值。在华熙LIVE·五棵松的“醒狮贺岁”活动中,舞狮巡游队伍与财神、鱼灯结合,把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商业动线,吸引消费者驻足周边商户,让文化IP成为引流与带动消费的有力武器;在华熙LIVE·鱼洞的“瑞蛇迎春”主题活动里,千灯阵、新年小火车等美陈装置都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使消费者将华熙LIVE与“年味”紧密相连,形成深刻的品牌记忆。
时至今日,华熙LIVE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商业空间已逐步跃升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赵燕团队的创新实践下,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传统年俗变成“可玩、可晒、可消费”的新形态,让年轻人从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传播者。这些成功的实践表明,“在华熙LIVE过年”正逐渐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可以预见,这一趋势将引领商业综合体运营的未来走向,为传统节日的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在未来,华熙LIVE也将继续深耕“文化+消费”领域,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