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日前发布,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到2025年,北京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供热面积将达到11.5亿平方米,并将全部基本实现清洁供热。《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推进既有建筑智能供热改造,2022年底前完成2000万平方米试点示范,2023—2025年完成1亿平方米以上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此外,本市将推进供热立法,完善供热价格机制。

截至2020年底,本市已建成以四大热电中心和太阳宫、郑常庄8个热电厂为主力热源,以及7个大型燃气供热厂为调峰热源的城市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城市热网供热面积约1.97亿平方米。《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本市城市热网规划供热规模将提升至2.5亿平方米,城市热网规划新增两处调峰热源,分别是左家庄二期和鲁谷北重供热厂,供热能力将达到751兆瓦。此外,本市将北小营、松榆里等区域热源接入城市热网,供热能力约986兆瓦。加快推进首钢南区调峰热源厂建设,同时加强对热网周边散小热源的整合。

在深化供热体制改革方面,《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本市将推进供热立法;修订供热合同范本;优化供热备案、接诉即办和巡检等制度;新建全口径管理工作机制、供热单位评价考核制度和供热系统能耗定额及审计制度、供热系统维修资金管理机制等。此外,完善供热价格机制。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供热系统重构和低碳供热技术应用,本市将研究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降耗、绿色高效的供热价格管理机制。按照同热同价的原则,适时稳妥推进居民供热销售价格统一。开展建筑供热能耗监测分析,做好供热企业成本核算,进一步完善供热补贴标准及政策。(王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