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上海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倍增,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双向投资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国内城市;形成一大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昨天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的进展和成效。

平台经济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提升

10年来,上海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市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顾军介绍,2021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跃升至16.3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平台经济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提升,百亿级、千亿级商品交易平台数量分别增加到9家和17家,上海钻石交易所成为世界第五大钻石交易中心,宝玉石交易中心提升为国家级平台,钢铁、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成为国际市场重要风向标。

10年间,上海已跃升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据海关统计,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6.68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0.09万亿元,增长51%,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8年蝉联全国最大贸易口岸。2021年,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服务进出口额达229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30%,规模居全国各省市第一。

同时,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成长。上海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数字贸易行动方案,2021年数字贸易交易额达568.8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至24.8%。创新开展自由贸易账户项下离岸经贸业务试点,2021年企业离岸贸易收支规模超700亿美元,成为国内离岸贸易最为集聚的地区。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跨境电商主要监管模式全覆盖,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328.8亿元,同比增长1.2倍。

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

10年来,上海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已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国内城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1680亿美元;10年间,对外投资备案中方投资额累计超1700亿美元。

“引进来”方面,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蓬勃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77家、外资研发中心523家。在地区总部中,近80%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地区总部占比约14%,大中华区及以上级别的地区总部占比约21%。

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国华介绍,上海新一轮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即将出台实施,这是自2002年出台总部政策以来的第五次修订,将进一步推动投资和资金运作的专业化便利化,实行更便利高效的通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总部人才的引进和服务保障措施等。

10年来,上海“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凸显。截至2021年底,上海企业在境外累计设立企业超过5000家,海外存量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10家。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持续增强,对沿线市场的投资额、进出口额和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占全市比重分别高至11.4%、22.4%和61%。

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10年来,上海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形成一大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

在上海“东翼”,浦东新区开启新一轮开发开放。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朝介绍,制度创新一直是浦东推动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区建设的“王牌”,浦东率先试点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写入《外商投资法》。在外资公募基金、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等50多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同时,在医疗服务、增值电信、演出经纪等已开放领域由点及面形成集聚效应。目前,54项扩大开放措施中已有33项落地,累计落地企业数4458家。

在上海“西翼”,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孔福安介绍,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向纵深推进,高能级贸易主体加快集聚,累计培育和引进总部类企业近500家,集聚国际贸易企业近5000家。全球数字贸易港率先成势,集聚数字企业近7000家,虹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已启动建设。

上海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2700多亿美元。“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拓展至60家,累计进口商品超过3230亿元;连续3年举办“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向全球充分展示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徐晶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