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绝句漫兴春居杂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绝句漫兴春居杂兴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资料图】

绝句漫兴

[唐]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①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

[宋]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②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野老:杜甫自称少陵野老②商州副使:王禹偁当时官任商州团练副使。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 的情景,都表现了诗人的 情怀。(2分)

2.王诗和杜诗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春风吹折桃李(春风吹折桃杏) 恼春(惜花)

2.都用了拟人修辞(1分)和铺垫衬托(或欲抑先扬)(1分)。杜诗前两句的"“非无主”“还似家”,王诗前两句的“映篱斜”“妆点家”都强调了花儿对于 “家”的意义,都说明诗人对于所种之花的喜爱。(1分)经过这番铺垫之后,再写出春风对花儿的不容与摧残,先扬后抑,(1分)更深刻的衬托出诗人对于无情 之春风的责怪、恼恨之情。

篇2:春居杂兴阅读答案

春居杂兴二首阅读答案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从写景入手,首句以盛开的桃、杏显示春光的美好,间时点题“春”字。

B、第一首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

C、第二首写春天的云彩时而像兽时而像禽,并以此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表达题旨。

D、这两首诗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致,相对第一首而言,第二首写得更显直露。

15、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14、C(第二首诗的题旨为对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15、(1)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和哀伤。诗人的`责问表现了其与桃杏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其生活的孤寂凄凉。

(2)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的愤懑。桃杏装点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诗人借桃杏隐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蒙冤受贬的失意。

(3)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恨以及对时局的谴责。小人如“春风”“春云”,翻云覆雨,玩弄权术,致使自己壮志蹉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篇3:《绝句漫兴》阅读答案

肠断江春欲尽头,

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

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丁宁:拟声词,频繁的"啼鸣。

7、⑴诗中描写春景的两个词语是 、(1分)

⑵诗中的三、四句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⑴花开,莺啼(共1分)

⑵以乐景写哀情(1分)。因为“客愁”,所以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2分)。

⑶客居他乡的惆怅、忧愁。(2分)

篇4:《绝句漫兴》阅读答案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参考答案:

5、【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篇5:《春居杂兴》阅读答案翻译

王禹偁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春居杂兴字词解释:

⑴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⑵容与:悠闲,逍遥自在的样子。

篇6:《春居杂兴》阅读答案翻译

其一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天的云彩像兽又像禽,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

谁说无心就能逍遥自在,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篇7:《春居杂兴》阅读答案翻译

试题: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2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2分)

春居杂兴创作背景:

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诗人便在那“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苦条件下空怀壮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中,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组诗即于淳化三年(992年)春有感而作。

春居杂兴赏析:

组诗第一首写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装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作者以桃花杏花自比,用春风暗指皇帝和佞臣,既抒发自己蒙冤受贬之情,也有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第二首诗的意思取自杜甫《可叹》诗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而进一步将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的题旨改为对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蔡宽夫诗话》云:诗人作此诗后,其子嘉祐曾提出第一首后半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欣然说道:“我所作诗句的精诣,竟然能够暗合杜子美么!”不但没改,反而又咏一首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对自己诗风的“暗合”,其实也就是由学白居易转而向学杜甫,他是抱以欣慰的态度的。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王禹偁在遣词命意上与杜诗的确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创造出全新的境界。

个人资料: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篇8:绝句漫兴其三阅读答案

1,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背景: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翻译: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赏析: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9:《春居杂兴》其一古诗的阅读答案

王禹偁①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释】①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周,任团练副使。此诗正作于淳化三年春,有感而作。

【问题】

13.首句中的“斜”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对此字加以赏析。(2分)

14.结合三、四两句诗,谈谈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3.(2分)“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相互映衬,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束缚,而要破藩篱而出,也写出来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还不忘抗争的精神。

14.(2分)诗人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篇10:绝句漫兴其七阅读答案

作者: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阅读答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背景: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翻译: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11:《春兴》阅读答案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⑴。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⑵。

注释

⑴流莺:即莺。

⑵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 。

(2)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传统的写法。

(3)试分析“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之处。

篇12:《四时田园杂兴·春》阅读答案

【宋】范成大

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②一饷,片刻。饷,通“晌”。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问题】

8.这首诗共四句,第一句中,“【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1分)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参考答案】

8.(1分)欲动

9.(2分)B

★ 绝句漫兴九首

★ 春兴阅读答案及简析

★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 《梁兴甫》的阅读答案

★ 阴兴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四时田园杂兴》扩写

★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 杂兴,杂兴王昌龄,杂兴的意思,杂兴赏析

★ 漫兴 其四,漫兴 其四王冕,漫兴 其四的意思,漫兴 其四赏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