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与“加息”成为全球投资者热议的焦点,而此前,美联储在最新FOMC会议纪要中抛出的“缩表”(QT)一词,更是让市场神经再次紧绷。面对加息已开启、缩表紧随其后的新形势,股市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image.png

加息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助于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然而,加息并非美联储应对通胀的唯一工具,此次缩表政策的提出,更是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的重大转变。缩表,即美联储降低其总资产规模,意味着从过去的向市场“放水”转为“收水”。这一转变将直接导致美元流动性的回笼,对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流动性是金融市场运转的基石,其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和资产价格。当流动性收紧时,资金成本上升,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

image.png

相较于加息直接影响资金价格,缩表对股市的传导路径更长,更多体现在对流动性的影响上。当美联储缩减持有的证券规模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将相应减少,进而使得整体流动性从“量”上得到缩减。此后,流动性的紧缩才进一步传导至“价”上,影响股市整体的估值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政策紧缩对股市的扰动偏短期,中期趋势仍取决于基本面。若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改善,则有望对冲估值下行的压力。

面对“量价双紧”的新时代,投资者在股市配置策略上应保持多元化及灵活性。从资产类别来看,瑞承国际认为股票类资产相较于固定收益更具吸引力。在股票领域,建议投资者从美国等发达市场分散投资到亚洲和中国市场,并关注价值股优于成长股的趋势。对于债券投资,则需谨慎选择,避免长期债券,而现金Plus和动态债券策略在利率上升和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可能会表现较好。

从区域配置角度看,虽然发达经济体相较新兴市场表现更好,但在新兴市场中,经过一轮调整后的中国权益资产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亚洲及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已接近合理区间,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来说是很好的布局时机。此外,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拥有灵活性去刺激当地经济的主要国家,其权益资产的潜力不容忽视。

image.png

投资者在“量价双紧”时代下应保持冷静,把握机遇,灵活布局。在配置策略上,应注重多元化及灵活性,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投资选择。同时,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