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邮轮创新中心、杜邦上海创新中心、科思创开放创新中心、华为5G数字影视国际创新中心……新一批重磅企业昨天宣布加入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发挥大企业创新资源和全球创新网络优势,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
至此,浦东新区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有34家,对标“3年100家”总体目标,任务完成超三分之一。
GOI释放深度赋能成效
今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公布,浦东新区积极响应“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求,推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
短短4个月,首批授牌的20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展现出强劲动力,跑出浦东科创“加速度”,全方位引领带动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迅速成长。西门子医疗创新中心、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加速器、默克上海创新基地等载体陆续投入使用。各家的赋能模式百花齐放,微软、强生等创新中心以技术赋能为特色,为合作伙伴提供研发、场景等全方位支持;中国商飞、百度等营造基于产业链的丰富生态,拉动上下游企业加入;微创医疗、BI-ATLATL等为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孵化空间和服务……第二批加入开放创新中心的大企业,既有大型央企、知名跨国公司,也有本土崛起的科创领军企业,它们将与浦东各领域中小企业一起融通发展、协同创新。
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模式
开放式创新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大企业的自发选择,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是推动企业研发从封闭转向开放的新型载体,创造一个外部创新资源进入创新生态圈的协同机制,在激发创新、打破壁垒、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解决“大企业病”等方面作用显著。浦东新区将借助GOI的落地生根,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快速有序发展。
目前,GOI确立了“3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的目标,通过政策合力、社会资源、专业服务,不仅加速推动跨国公司由引进全球创新到孵化本土创新,更将有助于创新引擎发力,产出一批高价值知识产权成果,壮大一批硬核高新技术企业,成就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
浦东新区科经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GOI将进一步做细做实,深化开展三大赋能,即推动社会资源赋能,努力打造融通政府、企业、创新机构、银行及投资机构的大通道、大平台,充分放大技术、金融、资本等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政策赋能,在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绩效评价、人才配套等方面予以支持;谋划构建“GOI云超”,落实“一企一档一专员”制度,为每家授牌创新中心、有建设意向的大企业以及赋能中小企业建立档案,长期跟踪发展,提供专业服务赋能。
引领长三角产业向高端迈进
作为落实引领区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浦东将持续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全力构建科技创新“双向链接”快车道,全力开展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全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核心区。
浦东新区科经委昨天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创中心由上海市牵头,协同苏浙皖三省共建,是经科技部批复同意的三大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的首批赋能合作伙伴之一。
双方将从七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包括推动国创中心专业研究所落地浦东新区、探索推动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创新机制、探索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与运作机制、探索实施重大项目拨投结合机制、共同引进优质海外创新创业资源、协同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和协同打造浦东新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