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三高”问题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悄然滑向这一健康“深渊”。不久前,天猫健康发布的《2024健康年度词》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位列榜首的“高实在是高”这一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高”,除了大众熟知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高尿酸也已成为困扰年轻人的又一痛点。

天猫健康的相关数据清晰地揭示了这一趋势:在尿酸仪购买人群增速方面,“05后”以40%的增速紧追“85后”的45%,而最早一批步入社会的“00后”,增速也达到了8.6%,已然崛起成为尿酸仪市场的新兴消费力量。健康领域专家对此指出,当下“高尿酸”呈现出显著的年轻化态势,其根源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饮食首当其冲,啤酒与海鲜的组合甚至被调侃为“痛风套餐”那么高尿酸真的完全是吃出来的吗?和饮食的关系有多大?

高尿酸并不主要是吃出来的!除了基因问题,高尿酸源于尿酸的代谢问题,而不是吸收问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炜表示,尿酸由嘌呤(piàolìng)代谢转化而来,而嘌呤有两个来源:身体自身合成(来自DNA和RNA的合成代谢)占80%,从食物中消化吸收而来(尤其是肉类、内脏、鱼虾、豆类等)占20%。也就是说,只要活着,细胞再分裂更新,身体就会源源不断地生成尿酸。不管来自哪里的嘌呤,都需要在「肝脏」分解代谢,并产生废物尿酸。尿酸经血液循环,大部分在「肾脏」被滤过和分解,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在「嘌呤-尿酸-排泄」这一链条中,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因此,尿酸高不能全归于“吃出来的”,内源性代谢紊乱是更重要的原因,比如遗传、肾脏病使尿酸排泄不足等。

对于普通人,日常吃饭做到食物均衡多样,控制总热量不超标,不喝或少喝酒,保持健康体重,适当运动就可以了。但对于尿酸已经超标的人、痛风患者来说,一顿火锅就可能让痛风急性发作,“管住嘴”跟病情紧密相关,嘌呤、酒精、果糖,是尿酸的三大来源。戒酒、少摄入高嘌呤食物是大家最直接的反应,但除了酒精和嘌呤,更需关注的是两个隐性风险因素——果糖与油脂代谢。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体型纤瘦却尿酸异常的女性患者,普遍存在嗜好奶茶、甜品及含糖饮料的饮食习惯。2019年,《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涉及15.4万人的研究表明,饮用含糖饮料与尿酸升高和痛风水平之间有强大的相关性。即使在健康体重下摄入果葡糖浆,也会导致代谢紊乱和体重失衡的问题。

高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已被证明能直接影响尿酸生成增加。而多数国人不知道的是,我们日常三餐的食用油中95%以上都是甘油三酯,由于它是囤积型脂肪,代谢过程缓慢,容易在体内堆积,长期大量摄入会引起血脂异常、脂肪肝等脂质代谢问题与健康风险。

《生命时报》2023年12月22日头版报道"国人吃油30年增加两倍"引发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年植物油消费量从1992年的5.74公斤激增至25.84公斤,增幅达350%;动物脂肪摄入量也由8.27公斤攀升至20.56公斤,增幅近150%。“油水足了”自然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结果。但作为食品的油,准确点说应称之为脂肪,摄入过多更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摄入脂肪应限量为25~30克,可实际上,中国居民人均摄入量高达79.7g,远超推荐标准得的300%,面对食用油摄入过量的健康危机,完全不吃油显然不可取,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用油。如何在保留烹饪及中餐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减负不减味,又能快速代谢不给身体添负担呢?

轻云减负二酯油,作为新一代健康功能性食用油,其核心减负成分——减负甘油二酯,是油脂中的天然稀有微量成分,不易囤积为体内脂肪,且相对不容易重新转化为甘油三酯,因此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被誉为“脂肪炸弹”。

2024年由轻云减负油主导起草的《适用于高血脂人群的食品辅助降血脂功能测试方法》和《有助于维持尿酸健康水平功能性食品功效评价方法》,通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专家评审于2024年12月20日正式实施。

作为全球领先实现90%以上高纯度减负甘油二酯量产的中国企业,轻云减负油汇聚多位顶级院校博士,近百位资深油脂研发工程师潜心专研十数年,他们在做的不是食用油配方的改良!而是一场从“分子层面”重构国人餐桌代谢图谱的革命!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轻云减负二酯油的出现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可能。它不仅仅是一款食用油的革新,更是人们对抗代谢紊乱、守护身体健康的有力“武器”。从年轻人日益严峻的高尿酸问题,到全民普遍面临的油脂摄入过量困境,轻云减负二酯油都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与价值。


推荐内容